剩下十天,今天來回顧一下這次參與的主題寫過哪些
這次的主題是開源組織生態觀察,寫完 19 天小有心得,來總結一下。
這系列的主題是為了一探 GSoC 的文章,因為實際上在 Google 能夠搜尋到的資訊實在太少,台灣確實有些學生會參與,不過沒看到太多的資訊分享,或許大家形式都相當低調吧?
另一個去分析 GSoC 的理由是因為很多大型的開源專案都會透過這個舞台招募新手增加曝光度,也算是增廣見聞,或許剩下十天會在找一個專案來深入分析。
想到開源貢獻,總會想嘗試進行程式碼的貢獻,因此嘗試了解 Bug 的追蹤管理對我來說是增加不少寫程式公法上的提升,釐清了一些觀念,也認識到開源專案協調上的流程,而這次的鐵人賽有一個系列是由好想工作室的 Chris 出的「可不可以不要寫糙 code?」,真的是好文,這篇系列文對於培養看別人程式碼的技能倒是真的不錯,而看別人程式碼又能增強自己的技能,還是挺好的。
這個系列相當的長,主要是在瞭解 FSF 的過程中,發現自由軟體和開源的發展歷史真的是相當有探究的價值,包含的面相真的是海納百川,很多的議題可以跟自由軟體進行結合,變得不僅僅是開源貢獻這麼簡單,而是開源生態的一種建設,或者說電腦世界的基礎建設。
這兩天是因為普悠馬的新聞而寫的,寫文章時是有一個不錯的念頭,但我發現自身對於這塊的瞭解不夠深入,實在寫不出太好的內容,只能蜻蜓點水帶過。
Day18 算是一種對於開源貢獻的小討論,不過礙於時間壓力,只有簡單書寫,並沒有特別舉例說明。Day19 則是透過介紹活動來推廣。
其實後面幾天已經有想要放棄的衝動,寫到今天才知道平常沒有寫文章的習慣,一但進行下來才發現要不斷想主題是多不容易的事,沒有一點毅力還真是沒辦法,不過另一個因素是因為當我在查資料和彙整的過程中,發現如果要深入開源組織最好的方法不是寫文章,而是真的參與進去一個專案,透過實際的開發與討論才能真正看到開源組織的精髓,現在的感覺比較像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樂鬧。
雖說如此,還有 10 天應該還是會繼續寫下去。